DSC_0287.JPG

我超級喜歡吃羊羹的,小時後我阿公只要去宜蘭必定會帶蘇澳的鳳鳴羊羹回來給我吃。更有一次我做了一件瘋狂的舉動,回美國前訂了二十條不同口味的鳳鳴羊羹,可是不知道怎麼搞得跟記憶中的味道不一樣,到處分送人才把他們消化掉。從小我就很哪悶,羊羹跟羊到底有甚麼關係,根據維基百科羊羹起源自中國,傳入日本而成為當地的傳統點心。初期,羊羹的確是一種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湯,再冷卻成凍佐餐。傳入日本之後,但在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佛教的禪宗傳入,由於僧侶戒律不能食葷,故羊羹亦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形食品。此後,羊羹成為了茶道的其中一種著名茶點,而日本人亦慢慢將羊羹發展和轉化,變成今天多款不同口味的羊羹。天正17年(1589年),和歌山的駿河店店主岡本善行右邊衛將原有的羊羹作改良,在餡料中加入寒天製成煉羊羹,並用竹竿將羊羹的形狀鞏固成方形。此後,羊羹就成了現時長方形的形狀。依照寒天量的多寡,多者稱為煉羊羹,少的稱為水羊羹。

因為黃姐在家裡準備了很多地瓜,本次製作薩摩芋小豆雙色羊羹(也就是地瓜紅豆)好險連日本老師們都說跟在日本吃的味道一樣沒有丟臉

所需材料:
DSC_0222.JPG

洋菜 agar agar---30g (也就是寒天)
水water--- 1200g
地瓜 yam---700g
紅豆泥 azuki bean paste--- 600g (請在烘培材料行買無油的,美國的華人超市也有賣)
糖 sugar---400g

製作方法:

1. 將地瓜削皮蒸熟過篩得到地瓜泥約600g備用
    DSC_0241.JPG

2. 取一口鍋子將取 洋菜15g,水600g, 糖200g 放入並煮沸,攪拌成完全透明狀(也就是洋菜跟糖要完全溶解)
    DSC_0242.JPG
    DSC_0243.JPG

3. 放入過篩的地瓜泥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型當中放涼備用(約莫半小時)
    DSC_0244.JPG

4. 重複一次步驟1跟2,只是將步驟3的地瓜以紅豆沙取代,攪拌的時候可以用稍細的擀麵棍(相信我攪拌他們需要用力的,尤其是天殺的緊密而團結的紅豆沙,擀麵棍很好施力)
    DSC_0249.JPG

5. 將紅豆沙溶液倒入底層是已經結凍地瓜溶液的模型當中,放涼後放進冰箱冷藏一兩個小時(要用怎樣的模型都可以)

6. 完全冷藏結凍之後在模型的邊邊用小刀子輕輕刮一下倒扣出來
    DSC_0259.JPG

7. 切成喜歡的大小即可食用  
DSC_0280.JPG

我已經有將配方減糖了,不會這麼甜但還是滿甜的。想想看甜點不甜它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?!

DSC_0267.JPG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tomenki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