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和初期的我奶奶很會煮咖哩!高中時期奶奶只要煮咖哩我總是會吃很多,雖然配料可以千奇百出(譬如有竹輪之類的東西),但是單吃日式咖哩就很爽快,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脂肪跟澱粉。雖然我奶奶金盆洗手好多年不進廚房了,這次利用這一道牛肉咖哩來懷念我的青春~~~~~
昭和初期的我奶奶很會煮咖哩!高中時期奶奶只要煮咖哩我總是會吃很多,雖然配料可以千奇百出(譬如有竹輪之類的東西),但是單吃日式咖哩就很爽快,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脂肪跟澱粉。雖然我奶奶金盆洗手好多年不進廚房了,這次利用這一道牛肉咖哩來懷念我的青春~~~~~
我超級喜歡吃羊羹的,小時後我阿公只要去宜蘭必定會帶蘇澳的鳳鳴羊羹回來給我吃。更有一次我做了一件瘋狂的舉動,回美國前訂了二十條不同口味的鳳鳴羊羹,可是不知道怎麼搞得跟記憶中的味道不一樣,到處分送人才把他們消化掉。從小我就很哪悶,羊羹跟羊到底有甚麼關係,根據維基百科羊羹起源自中國,傳入日本而成為當地的傳統點心。初期,羊羹的確是一種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湯,再冷卻成凍佐餐。傳入日本之後,但在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佛教的禪宗傳入,由於僧侶戒律不能食葷,故羊羹亦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形食品。此後,羊羹成為了茶道的其中一種著名茶點,而日本人亦慢慢將羊羹發展和轉化,變成今天多款不同口味的羊羹。天正17年(1589年),和歌山的駿河店店主岡本善行右邊衛將原有的羊羹作改良,在餡料中加入寒天製成煉羊羹,並用竹竿將羊羹的形狀鞏固成方形。此後,羊羹就成了現時長方形的形狀。依照寒天量的多寡,多者稱為煉羊羹,少的稱為水羊羹。
日本人幫粉絲取了一個浪漫的名字,叫做春雨。這幾天年末非常地忙摸牌打掃,好久沒有煮飯,趁一天早起煮了這一道下飯的日式中國菜(不過我沒有煮飯,就把味道調淡一點當作主食給嗑了),感謝四川陳麻婆女士提供了此一食譜
牛丼,我超喜愛的日式速食。大學時期每逢考試都會去吉野家念書(順便聊天跟玩撲克牌); 在日本玩的時候都會跟王傑夫買不同連鎖店的牛丼回他家當宵夜,就連去紐約度過我的美國勞工節時看到時代廣場的吉野家,也不放過。今天製作美味牛丼好一解嘴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