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和初期的我奶奶很會煮咖哩!高中時期奶奶只要煮咖哩我總是會吃很多,雖然配料可以千奇百出(譬如有竹輪之類的東西),但是單吃日式咖哩就很爽快,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脂肪跟澱粉。雖然我奶奶金盆洗手好多年不進廚房了,這次利用這一道牛肉咖哩來懷念我的青春~~~~~
昭和初期的我奶奶很會煮咖哩!高中時期奶奶只要煮咖哩我總是會吃很多,雖然配料可以千奇百出(譬如有竹輪之類的東西),但是單吃日式咖哩就很爽快,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脂肪跟澱粉。雖然我奶奶金盆洗手好多年不進廚房了,這次利用這一道牛肉咖哩來懷念我的青春~~~~~
I like marshmallow. 尤其是加熱後會有一股特殊的焦香味。小時候在加州露營的時候在路邊撿樹枝,串起來用營火來烤,夾起上巧克力和消化餅,此甜點稱為smores。甜膩膩的非常好吃。最近碰到朋友生日就以此當作我的心意。
我超級喜歡吃羊羹的,小時後我阿公只要去宜蘭必定會帶蘇澳的鳳鳴羊羹回來給我吃。更有一次我做了一件瘋狂的舉動,回美國前訂了二十條不同口味的鳳鳴羊羹,可是不知道怎麼搞得跟記憶中的味道不一樣,到處分送人才把他們消化掉。從小我就很哪悶,羊羹跟羊到底有甚麼關係,根據維基百科羊羹起源自中國,傳入日本而成為當地的傳統點心。初期,羊羹的確是一種加入羊肉煮成的羹湯,再冷卻成凍佐餐。傳入日本之後,但在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佛教的禪宗傳入,由於僧侶戒律不能食葷,故羊羹亦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形食品。此後,羊羹成為了茶道的其中一種著名茶點,而日本人亦慢慢將羊羹發展和轉化,變成今天多款不同口味的羊羹。天正17年(1589年),和歌山的駿河店店主岡本善行右邊衛將原有的羊羹作改良,在餡料中加入寒天製成煉羊羹,並用竹竿將羊羹的形狀鞏固成方形。此後,羊羹就成了現時長方形的形狀。依照寒天量的多寡,多者稱為煉羊羹,少的稱為水羊羹。
菠菜是我最愛的青菜無論是,生吃熟食都可以。這一道菜對於親戚來的女性應該是還算不錯(我自己說)牛肉跟菠菜都富函鐵質幫你補血。最後加上一點點芡水(也就是勾芡用的太白粉水)即可成為下飯的燴飯
無論是在台灣還是美國,中國餐館當中這一道菜感覺是受大小朋友的愛戴(我小時候很愛),連老歪也是(pepper steak就是這道菜的洋名)。前些日子朋友來家裡吃飯想弄個黑椒牛仔骨剩下半罐黑胡椒醬,今天把他一次用完。
三連休的最後一天,來做了這一道很威的雞湯料理,充滿了膠質,感覺喝下去可以直奔101頂樓般的勇健。作法也非常簡單只是程序複雜時間久罷了,但是今天氣溫開始驟降,喝這玩意兒再適合不過了。